笔下文学 > 大宋炮灰逆袭录 > 三百零一 雁门关

三百零一 雁门关

作者:碰壁是常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下文学 www.bxwx.cx,最快更新大宋炮灰逆袭录 !

    路过灵丘时候的情况让李不弃再次认识到通讯的重要性。

    当宋军缓缓逼近灵丘城下的时候,灵丘城的辽军将领竟然还派了一队骑兵出城问询来的是那支部队。待这些骑兵看到是宋军的旗号后吓得调头就跑。然后灵丘城把吊桥拉起,城门紧闭,在李不弃过去之前城里的辽军再也没敢出过城。

    想想也是啊。灵丘的辽军本来是一心一意防备西面的宋军的,猛然背后悄没声冒出一支宋军来,能不胆寒嘛!而且近两万多匹马造成烟尘滚滚,怎么看都绝对是一支大军啊!

    既然灵丘的辽军不敢出战,那么李不弃最关心的是从紫荆关追来的辽军。可是后卫骑兵报告,辽军追得并不快,还没走出山路就停了下来,现在后卫骑兵正把守着山口。

    只要山口不突然丢失,那么反应时间充足啊。李不弃见天色开始黑下来,就命令就在灵丘城下扎营,摆出一副准备攻城的样子。这虚张声势的法子果然奏效,辽军整晚都没敢动弹。

    第二天,李不弃却在灵丘城中辽军的注视下拔营缓缓启程,辽军也没敢追赶。

    灵丘的城门关得太仓促,根本就没来得及知会城外的寨堡和放牧的人,结果又被李不弃劫掠了不少牛马,烧掉了沿途的村庄、驿站和桥梁。

    李不弃皱着眉头听信使报告尾追的辽军的动向,自言自语说:“辽人想作什么?为什么不追上来?”

    按照后卫骑兵的报告,从紫荆关追过来的辽军走得不紧不慢,似乎根本就不想追上李不弃,现在有被越甩越远的趋势。这不应该啊。

    杨世卿也摸着下巴上的小胡子说:“难道辽人有什么阴谋?可是我们已经过了灵丘城,前面没有什么能挡住我们的了。”

    高遵裕自作聪明地说:“定是辽人的骄兵之计,待我归心似箭,放松警惕,其骑兵再趁机奔袭。”

    现在也只有这种可能,但是两军之间的距离有点儿远。辽军远道而来,准备肯定不是那么充分,不可能带太多的马,要奔袭这么远的距离,马力有些紧张呢。

    种谔却猛然击掌说:“末将好像明白了。”

    包括李不弃所有人都看向种谔,种谔说:“这支辽军无论是从析津府来的,还是从进攻河北的辽军中抽调的,必然是仓促间长途奔袭。那么他们十有八九已经粮草短缺,没有了粮草,人还可支持,可是马匹却支撑不住。我们早作了准备,沿途又打劫驿站还跑坏了这么多马匹,辽军若似我军这么狂奔,只怕马就死光了。”

    “末将听说辽国正兵的马匹为自备,若真是如此则辽国军士必定更加爱惜战马,断不会如我们这般随便把马跑坏的。这两日辽人每天行军大约七八十里,正是骑兵平日的行进速度。末将估计,若真如末将估计的辽人粮草不济,至少在到达飞狐之前,辽人的速度就快不起来。”

    他这么一分析,李不弃一拍脑袋,恍然大悟。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式总让他觉得骑兵运动更加迅速,却总是下意识的忘记马这种娇贵的动物其实比人更加依赖后勤。蒙古骑兵的远距离高速度移动那是有条件的,需要大片的操场或者大量的粮食喂养他们的战马,如果没有这些条件,蒙古骑兵也玩儿不了远距离奔袭战术。而太行山中冬末春初,要找合适的牧草都不容易,若是辽军之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又如何能喂养几万匹战马呢?要知道,就算是李不弃这一路劫掠,让一万多匹马背负粮草,这才能让这些大肚汉暂时不挨饿,而现在,其实马群已经快断粮了。如果再不到雁门关找到粮草,很多马匹都会死掉。

    大家七嘴八舌又讨论一番,都认为种谔的分析非常在理,也都放下心来。于是李不弃传令马群先行,部队缓缓撤退。这一路上,辽军也没有追上来。

    但是还没到雁门关,就又遇到了麻烦。李不弃派去联络的人回报说雁门守将说没有接到命令,也无法判断李不弃的印信是真是假,不敢放这么多人马进关,已经派人往太原府请示,让李不弃在关前等候消息。

    法克!到了家门口却不能进门,真是让人恼火。李不弃只得命令部队驻扎关前,然后穿上官袍亲自来到城下。

    他倒是不着急进不进关,而是着急马群没有草料。

    宋军为防辽国进犯,想出一个限制骑兵的法子就是每到秋天就把边境几十里的荒草全部烧掉,让辽人骑兵来了也没有牧草。可是现在却是给李不弃造成了困难,马群在雁门关下根本就找不到吃的东西,要不了几天就能全饿死。

    谁知刚到城下,还没有叫城,突然城门打开一条缝隙,从门缝里跑出几个骑兵一溜烟跑到眼前。为首的一个人见到李不弃官服登时一愣,近前来行礼问道:“可是李巡边当面?在下雁门守将董化之子董睿见过巡边,甲胄在身,恕不能下马参见。”

    李不弃抬抬手说:“董将军客气了。不知将军出关何事?”

    董化走近几步,仔细打量李不弃后才道:“原来真是李巡边!”

    李不弃忙问:“你认识我?”

    “在下曾上京勾当,听说清源书院的名声便去游玩。那日正好遇到李军监与几位学究论道,好多人围观,我便也看了一回,是以认得李巡边。”

    唔,认得这张脸就好办了,说不定可以通融一下。李不弃忙堆起笑来,给董睿介绍高遵裕。双方有见礼过之后,李不弃才又问:“董将军这是何往啊?”

    董睿忙说:“却是为了巡边而来。”

    李不弃忙到:“可是放我们入关的命令到了?这么快?”

    董睿笑道:“却不是命令到了。而是官家明发了巡边的扎子,刚刚送到关内,家父这才知道巡边确实不在河北了。家父早年也曾在河北路勾当,略知辽国地理,想巡边截断辽人粮道后若是无法向难撤退,往西退往代州也并非没有可能,所以让我来确认一下。若真是巡边的部队,便请立即入关。”

    高遵裕急着进关,省得节外生枝,便立即说:“现在你亲眼见到李巡边,便请赶紧打开城门吧。大军奔波千里,早已疲惫不堪,后面还有追兵,若是停留在关下生了意外,对董老将军也不是好事。”

    董睿微微一怔,但脸上的不快是稍纵即逝,然后又是满脸堆笑道:“在下此来还有一事。却是雁门关虽然是重要关城,但是囤积的粮草却是按照驻军人数准备的,一下子增加这么多人马,却要立即再催发粮草。不知巡边这次带了多少人马来?请巡边告知,在下也好回去禀报。”

    李不弃知道他还不放心,这是借口以观军势。他也不说破,只说:“既然如此,董将军随我来,咱们边走边说。”

    当即,李不弃带着董睿四下查看,董睿见了这么多马匹,听李不弃说都是从辽国抢来的,不由连连咋舌,又听了李不弃如何荫蔽奔袭,如何烧掉涿州,如何用牛群大破辽军,然后如何让步兵乘马一日夜狂奔近三百里,更是目瞪口呆。

    四处看过,董睿连连保证回去后就迎接大军入关。果然,他回到雁门关不久,观赏就鼓角之声大振,关门大开,两队宋军出了关门列队路边。

    董睿带着一队骑兵再次来到李不弃面前:“巡边,家父请巡边入关。家父已在城门迎候。”

    李不弃看看一脸急不可耐的高遵裕说:“高都指挥使,你带人入关。先马匹,后骑兵,最后是步兵。马匹入关后立刻安排往各处就食。”

    高遵裕和董睿都惊问:“巡边不入关吗?”

    李不弃坚定地说:“本官既然把这些战士带出来,就要眼看着能带回来的人一个不少的回到大宋。本官会和最后一批战士一起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