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大宋炮灰逆袭录 > 一百零六 范文豪的神逻辑

一百零六 范文豪的神逻辑

作者:碰壁是常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下文学 www.bxwx.cx,最快更新大宋炮灰逆袭录 !

    “呵呵,这事儿传得这么快?”李不弃不禁笑起来。

    高遵裕说:“好多人嫉妒你的圣眷呢。”他倒也不绕圈子:“而且范大参风头一时无两,怎么可能不引人注目呢?”

    李不弃虽然知道“庆历改革”最后一定失败但还是希望这些将门们少捣乱,不为别的,让那些文官更充分的表演,让皇帝认清他们的真面目不好吗?

    于是李不弃接着高遵裕的话头儿说下去:“呵呵,官家今天还给我看了范大参写的条陈。虽然我认为这些事同时施行起来甚是困难,但我还是向官家建议再加上‘重工商’一条。嗯,官家对范大参可是寄予厚望的。”

    高遵裕敏锐地抓住了李不弃话中的含义说:“原来哥哥也不太认同范大参啊。不瞒哥哥说。现在范大参的条陈已经传开了。欧阳永叔、蔡君谟、王君贶等人都不断上书呢。”

    高遵裕还是年轻,关切之情在脸上带了出来。李不弃笑道:“兄弟关心此事吗?这对兄弟这样的人家可是好事啊?”

    高遵裕完全没料到李不弃会这么说,忙问:“说是要施行新的恩荫之法,以后每家荫不了几个人了。对我们将门怎么是好事呢?”

    “你是当局者迷啊!”李不弃呵呵笑道:“其实你们将门吧,对这事儿最应该乐见其成。你们将门都是至少几十年的底蕴了,比起那些措大来更是有钱,要学文能找最好的老师,要学武从小就耳濡目染,而且可以随便进军营历练。只要你们这些人愿意,文武全才不成问题吧?这样好的条件谁能比的了?我都羡慕你们。若是不靠恩荫,也不会缺了你们官作。特别是现在这种时候,重文轻武,没人愿意从军,官家不靠你们带兵靠谁带兵?”

    “再者你们将门一家生孩子才有多少人等着恩荫?一个宰执、转运使在位几年便有二三十个子侄受恩荫,他们可是过几年就换人的,再过得几年,这官员里头出自你们将门的还能占几成?反而是恩荫少了,你们将门占得比例还能大些。你说对将门是不是好事?”

    高遵裕给忽悠地有些发晕,迟疑地说:“哥哥说得也是。只是我将门家中也总有资质平常的,不靠恩荫只怕每个官作。”

    咳!这还真是想一点儿好处都不能丢。李不弃说:“好吧,你若这么说我只能告诉你这事儿你不用急。那些文官比你还急呢。要是我是将门,我就什么也不作。若是将门先跳出去反对,其实就是给别人当枪使,回头那些文官还要把阻碍革新的罪名栽到将门头上。”

    “哥哥是说将门如果不动,那些文官也会跳出来?”

    “兄弟没听说过有这么一句话吗?千里做官只为财啊,其实还要加上封妻荫子。你们将门就算没有了恩荫,没有了一些上不得台面的进项,可是哪个没有万贯家财,良田千顷?可那些措大没了这些还剩什么?他们不急才怪。只是他们一般会让别人冲在前边,他们躲在后边罢了。若是没有人冲在前边,他们就不得不赤膊上阵。兄弟不信就等着看。”

    “有理!听哥哥这么一说,我真是茅塞顿开。”

    李不弃却一脸疑惑地问:“我说什么了?我什么也没说啊。是兄弟听岔了吧?”

    高遵裕立刻明白李不弃在别人面前是不会承认说过这话的,便立刻岔开了话题。

    第二天下午拜访了欧阳修,晚间拜访了范大参。不得不说大文豪就是大文豪,人家改过的作文就是上了一个档次,这个不服不行。

    然后李不弃又把自己写的建议朝廷扶植工商的札子拿出来:“参政帮小子看看这奏本可有什么不妥之处?小子第一次上奏本,生怕会出纰漏。”

    范仲淹拿过札子一目十行就看完了,然后点点头:“你这奏本倒是写得条理清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出自积年老吏之手。只是语句太繁复了,失了凝练,却少了文采。以后写奏折也不需如此多的数字,那是给亲事官看的,官家和相公们只需要看你这建议有没有道理。”

    “呃?可是参政,小子以为有些事情的道理就藏在这数字里面。若是没有数字,便不能让看这札子的人切身体会到小子的建议是否有道理。”李不弃心里对范大文豪这话可是实在不以为然。大宋的官好当啊,每天真正干活儿的时间其实真心不多少,要不晏相公还有时间写新词呢。既然这么有闲工夫就不能多研究几个数字吗?

    范大文豪很耐心地说:“官家和宰执每日需要批阅那么多札子,若是都如你这般事无巨细,便是这些札子也看不完。况且官家和相公们皆是一时之选,自会判断你的建言是否有可取之处。”

    哦?这是啥意思?是说相公们都是天才,什么都明白?还是说相公们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您既然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俺还有什么可说的?

    范大文豪见李不弃不言语了继续说到:“你这札子对扶植工商的益处确实写得很明白,可是你想过没有,商人要将本求利,必然低买高卖,锱铢必较,却与圣人教诲不合。若是朝廷扶植工商,必然教得世人多用奸计,坏了风气。再者商人逐利,他们贩运绸帛珍玩,必然引得世风奢侈。想尧舜之世,百姓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便无商贾相通也能安居乐业,其人心淳朴更不是当世可比。所以只要朝廷扶植农桑,使百姓能丰衣足食,便无商贾也不过少些税收罢了。”

    “工业确实不可或缺,但若是太大也不好。工匠多了,种田的人就少了。工匠又不生产粮食,需要人供养,便会使种田的人衣食不足。而且工匠多了必然需要商人把他们的出产卖出去,又需要许多商人。不知这些你可想过?”

    欧卖糕的,爱服了右。李不弃知道大宋的皇帝和官员只是把工商业看做赚钱的工具,但是对工商,尤其是商人甚是鄙视,但是从没有想过这种鄙视链竟然有这么强大的逻辑支撑。

    好半天他才从目瞪口呆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对范大文豪说:“参政可曾想过若是一个农夫需要一个犁头,难道要他能自己跑到几百里之外购买吗?就算这个农夫真能这么干,他作这些事的时候谁去耕种?对了,他家需要把鸡和猪卖掉换些钱财来买药给家人治病怎么办?这些事不都需要是通过商人吗?”

    谁知范大文豪已经胸有成竹了:“其实这些事官府也可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