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盛世风波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张垍当政燕朝立法典 严庄挑唆宫廷生政变1

第一百四十二章 张垍当政燕朝立法典 严庄挑唆宫廷生政变1

笔下文学 www.bxwx.cx,最快更新盛世风波 !

    自幼相交出诺言,力助举事起狼烟。

    保存实力慎斟酌,遥思前景忽明暗。

    要求攻击太原的圣旨,到了蓟城。史思明端坐在帅案前,将圣旨拿起来,放了下去。放下去又拿起来,疑虑重重。内心里想‘我从小与安禄山相交,一直是他唱主角。我始终甘心担当次要角色,维护他的权威。助他起兵不但摆脱困境,而且获得成功。现在难关已经度过,河北的形势已经明显好转。但是朝廷的圣旨再次催促我攻击太原,不顺我的心。攻城是要死人的,我要保存实力,伤亡太多不但损失兵员,而且打击士气,不利带兵。战乱时期,有兵就有说话的力量。我得想办法拖一拖,但是圣旨明确,不好抗拒。’

    双眼盯着圣旨,史思明对护卫说道:“耿先生在吗?你去请他来一趟。”

    耿仁智急匆匆的来到史思明的案前,史思明将圣旨推到他的跟前。看过之后,耿仁智说道:“夺取长安之后,我们燕朝并没有取得风卷残云的效果。唐朝的军队仍然非常顽强,李光弼、程千里仍然占据太原和云中,他们死守城池,继续顽抗。现在太原有三万唐军,又有坚城防守,要攻克城池,必须集中河北的军队。现在李亨在灵武即唐朝的皇帝位,唐朝的兵将有了主心骨,信心倍增。唐军心态稳定了,就不好打了。即使我们表现出英勇无畏的气概,但他们摆出拼命的架势,又有坚城防御,要攻下太原必定付出惨重的代价。损失巨大,得不偿失。现在正值乱世,手上的实力比什么都重要。如果站在元帅的立场上说话,不宜攻得太急。”

    史思明示意他坐下,用商量的口气说道:“但是朝廷要求我向太原攻击,皇上的圣旨,一道接一道的来。催促我尽快攻下太原,与长安、洛阳连成片。从燕朝的利益出发,应该迅速攻克太原,不加紧不行啊。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够用最小的代价,攻下太原?”

    耿仁智说道:“现在太原的守军有三万人,我们的总兵力也只有八万人。攻击平卢用去了三万,加上各地留守需要军队,能用于攻击太原的兵力最多能抽调三万。现在郭子仪虽然离开了,但李光弼骁勇善战。如果不增加兵力,是攻不下太原的,更不用说迅速攻下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四面包围,阻断城内与外界的接触,只要半年时间,他们就会投降。”

    史思明又拿起了圣旨,瞟了一眼说道:“上次圣旨来我已经上奏了情况,说得十分清楚了。可是皇上的口气比上一次更加严厉,不听任何解释,这很不符合雄武皇帝的作风。我感到十分为难,你出出主意,怎样应付过去。”

    耿仁智坐正身体,摇了摇头说道:“为什么这样急啊?现在已经占领了唐朝的都城,唐玄宗也垮了。战争的焦点是唐朝的新朝廷,李亨的朔方,不是我们这里,只要消灭了李亨,接下来这些唐朝的将领都会投降,用不着攻击。这点浅显的道理,皇上难道不懂吗?我担心会不会有其他原因?是不是当了皇帝后,疑心多了,对最知心的人也不信任了吗?”

    史思明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房间里度起步来,耿仁智的话对他触动很大,功高镇主,安禄山做了皇帝,还会将他当兄弟看吗?他现在开始怀疑了。停下步子,他对耿仁智说道:“先生起草一份奏折,强调一下现时的原因,请求先安定后方,恢复生产,稳固政权。”

    接到史思明的奏折,安禄山对前线的战事十分不满意,他在朝议的时候,对大臣们说道:“这一段时间,前线的战事不尽人意,拿下长安四五个月了,我们燕朝的领地并没有扩大多少。河北的进展尤其不定人意,郭子仪的朔方军主力已经撤走,唐军的兵力空虚,但史思明仍然不徐不疾,对太原、云中不进行攻击。朕连续下了几道诏书,催促他定快攻下太原,但他一直强调兵力不足,要先稳固政权。奏折一道接着一道的上报,朕又不能亲自去太原前线,不好办啊。南阳的战事毫无进展,武令珣、毕思琛对鲁炅一点办法也没有。东线的进攻十分不力,能元浩、杨朝忠的主力都不出动,却让一个投降的县令令狐潮在前方拼命,形势毫无进展。朕想尽快推翻唐朝,结束战争,好建设大燕的辉煌。但是不如人意,战争又一次出现胶着姿态。这如何是好?”

    张通儒上奏:“启奏皇上,李隆基逃跑之后,李亨在灵武登基,成了唐朝的新皇帝。虽然李归仁大败房琯,但郭子仪回到朔方,加强了李亨王朝的防御力量,稳固了灵武的防守。现在的重点,应该是灵武。只要捉住了李亨,这些地方上的将领就会投降。臣认为史将军的建议有道理,建议派崔乾佑军团和安忠志军团,向西攻击,全力击溃朔方军,攻下灵武,所有的难题都解开了。”

    张垍上奏:“启禀陛下,目前李亨在灵武有朔方、垄佑、河西、安西、北庭的边防军,总兵力不下二十万。因此李归仁和田乾真两个军团只能守住长安,根本没有力量进攻。李亨提前登基,已经得到唐朝老皇帝的认可,确保了唐朝新政权这杆抵抗我们燕朝的大旗不倒,使得唐朝不绝如缕。我们想在短期内推翻唐朝已不可能。现在将崔乾佑和安忠志两个军团调到西线是必要的,那样就没有力量围攻太原了。河北地区正忙着接管收复的失地,史思明进攻平卢,虽然占有绝对优势,但唐军固守,一时难以攻克。蔡希德进攻云中,受到唐将程千里的顽强抵抗,是不胜不败的局面,并无优势可言。东线和南线,宰相府一再催促这两个战区的军事将领,加大攻击力度,要求他们年前克南阳和雍丘,但是收效甚微。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各个战区的粮草已经不充足了,开战已经一年多,从唐军手中夺过来的粮草基本上已经用完。没有粮草,军队将失去战斗力。现在户部催收军粮和朝廷赋税的进展缓慢,这是一件十分头痛的事情,应该定快解决。”

    户部尚书达奚珣上奏:“启奏皇上,战争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我朝所管辖的地方一直在打仗,老百姓苦不堪言,征收税赋困难重重。但为了保障军队的粮草物资,使军队不乱,地方官员强行摊派,但从老百姓的嘴巴里掏出粮食,老百姓叫苦不迭,不是说办就能办到的事情。逼狠了老百姓不能生存,他们就会逃走。人跑了,地就没有人种,赋税就无从收起。好在臣对河南比较熟悉,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收取了一些粮草,不久将运往各个战区,用以解决燃眉之急。”